产业实践教学平台

Industrial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产业实践教学平台

Industrial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吉林动画学院原创三部影视新作开机 让实践教学“落地生花”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 15:50:59 浏览:

近期,由吉林动画学院师生共创的《方寸星河》《荣军》《中国少年》三部影视新作陆续推进。从青春校园、红色传承到温情亲情,三部作品以多元题材、全流程实践,生动诠释了学校产教融合的扎实成果,为应用型影视人才培养写下了鲜活注脚。


《方寸星河》

校企协同+跨学科联动,接轨短剧产业新赛道


2045E

《方寸星河》开机仪式现场

作为学校电影学院第四部短剧作品,80集青春校园题材微短剧《方寸星河》于9月10日正式启动。该片由电影学院联合吉动影视实践教学平台——吉林吉动禹硕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创,由电影学院教师许云帆执导。故事讲述了女主角在校园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在逆境中不断成长与反击,最终凭借智慧与坚韧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本片剧情紧凑、人物鲜明,展现了主角的励志与成长弧光。

84E1A

《方寸星河》剧照

该片聚焦校园,融入军训、创意市集等特色场景,具有强烈的青春质感。学生在“家门口”的实践中,扎实掌握场景调度、人物塑造等专业技能。创作过程打破专业壁垒,师生跨专业协作,从剧本打磨、现场拍摄到后期剪辑,全程模拟影视工业化流程。实现了“校企联合出题、师生共同解答”的实践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实战能力,也为学校探索短剧人才培养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电影学院积极探索并接轨中国快速发展的短剧市场,标志着在影视艺术教育与产业融合方面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荣军》

红色主题+纪实创作,让实践教学有“筋骨”更有“情怀”


《方寸星河》是“产业导向”的实践,另一部于同期开机的微电影《荣军》则是“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我校首部大学生军训题材的作品,《荣军》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2周年为背景,由学校与吉林吉动禹硕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师生全程参与剧本策划至后期制作全流程。

950CE

《荣军》拍摄现场

影片把大学生军训与抗美援朝老英雄的故事相结合,通过老英雄与大学生的对话和交流,感悟先辈们的红色革命精神,学习先辈们的坚韧意志,从而体现了大学生在军训中的自我蜕变、传承和弘扬先辈的红色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新风貌。


拍摄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纪实影片的镜头语言与情感表达技巧,更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涵——跟着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打磨台词,在还原军训场景中体会当代青年责任,实现“专业技能提升”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同频共振,切实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创作中成长。 

 

《中国少年》

名家引路+温情表达,让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温度”更有“高度”

 

2045E

《中国少年》开机仪式现场

九月中旬开机的温情微电影《中国少年》,展现了学校产教融合在“专业深耕”与“人文关怀”上面的双重追求。影片由电影学院师生跨专业协作完成,策划、编剧、拍摄、后期等环节,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刘苗苗担任监制,让此次实践成为“名家引路”的优质课堂。

1BDF1

《中国少年》剧照

影片聚焦亲情与成长,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母子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讲述了小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目睹母亲辛劳后,萌生了为母亲准备一份特别礼物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不断尝试、克服困难,展现出稚嫩却真挚的爱。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刻画母子之间深沉的情感,传递温暖与感动。


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镜头运用、情感把控等专业能力,更深刻领悟“影视作品要有人文温度”的创作初心。这种“师生共创+名家加持”的模式,借助行业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标准的学习平台,发挥了学校“交叉学科”建设优势,让应用型人才培养兼具厚度与高度。


《方寸星河》的青春校园、《荣军》的红色传承、《中国少年》的人文深耕,三部作品虽题材不同,却均扎根学校“学研产一体化”办学特色的土壤,注重“以产业带动教学、以实践提升能力”的核心。


未来,吉林动画学院将继续深耕影视艺术创作,从承载厚重叙事的真人实拍电影,到借助视觉特效构建的真人+特效电影,再到抢占流量密码的微短剧、微电影、微视频,学校正以多元化的创作光谱绘制未来光影图景,力争创作出更多“彰显时代精神、融合前沿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的精品力作,让实践教学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与时代精神共振,为中国影视产业输送更多兼具创新精神与实战能力的新生力量。

供稿
电影学院 姜文玉
编辑
李俊波
初审
李俊波
复审
黄 春 史 震
终审
彭 巍 苗露曦
出品单位
吉林动画学院--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