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三届中国(吉林)动漫大会主体活动——2025动漫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吉林动画学院召开。研讨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围绕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主旨报告。报告结合最新政策动态、产业数据及典型案例,从政策扶持、产业现状、未来趋势三大维度,全面解读中国动漫产业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发展路径,彰显其作为“中国故事传播载体”的重要价值。现将报告核心内容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王飚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

王飚做主旨报告
一、政策密集出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王飚表示,近一年来,国家多部门密集发布政策,从技术升级、消费场景、内容质量、国际化布局等维度为动漫产业保驾护航,推动行业向精品化、科技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数字文化列为重点需求领域,为动漫产业在创作、生产、传播环节的技术跨越提供支撑;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出发展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进一步拓展动漫产业边界;8月,国务院在促进服务消费的意见中明确“提升网络视频、数字娱乐质量”,为动漫内容升级指明方向。
2025年政策力度持续加码:1月,国务院办公厅两项政策分别推动“动漫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文化产业资金税收支持”;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方案》首次将动漫游戏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消费层级,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4月,《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布局游戏出海全产业链”;8月,《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加行动的意见》明确AI在动漫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智能创作奠定政策基础。
二、产业现状:多领域齐发力,呈现“全链条繁荣”态势
王飚从10个维度勾勒出中国动漫产业的活力图景,“内容为王”成为核心共识,技术创新与跨界融合成为重要驱动力。
党的二十大以来,动漫产业保持增长势头,从漫画图书到动画电影多领域同步发展。《哪吒2:魔童闹海》《长安三万里》等作品斩获“金鸡奖”,前者更以154.46亿元票房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印证“深根民族文化+技术创新”的成功路径。
动漫图书呈现“多文化、细分化”特征,IP延伸类图书占比居首,《哪吒2》番外绘本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册;知识类漫画覆盖科学、历史等领域,成为全年龄段阅读选择,且逐步与直播、AR/VR技术结合,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
VR、AR技术重塑动漫呈现与消费方式,推动创作逻辑从“镜头语言”转向“空间设计”;AIGC深度嵌入生产链条,显著降本增效——某动画IP单集成本从5万元降至3000元,团队规模与耗时缩减超90%。
电视动画聚焦文化与教育题材,占比超60%;2024年国产动画电影上映62部,票房68.03亿元,占电影市场总量1/6;网络动画生态繁荣,2024年新开播112部作品,腾讯、B站等平台持续推出《斗破苍穹》《将夜》等头部IP;二次元经济崛起,20多个城市举办线下展会,2024年上海二次元线下消费规模达12亿元。
三、未来趋势:聚焦“高质量、智能化、国际化”三大方向
王飚指出,中国动漫产业未来将围绕三大核心方向突破,进一步释放文化传播与经济增长潜力。
深耕高质量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时代需求创新表达,从人民群众生活中挖掘创作素材,持续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影响力的精品,推动“流量为王”向“内容为王”深度转型。
迈入智能创作时代。随着AI大模型技术成熟,动漫产业将实现创作流程智能化、生产效率最大化、IP价值延伸化,推动“数实交融”——既依托数字技术优化创作,又联动文旅、消费等实体经济场景,拓展产业边界。
加速国际化传播。借助“游戏出海全产业链布局”等政策支持,依托《罗凡尘》《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等入围国际电影节的作品经验,向世界传递中国美学与中国智慧,让中国动漫成为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名片。
王飚最后说,中国动漫产业历经30年探索,已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未来在政策、技术、内容的协同发力下,将持续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成为全球动漫产业中不容忽视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