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院长谈】校长助理、通识教育学院院长王首民:“通则博雅,识而卓异”



校长助理、通识教育学院院长 王首民

十九大报告诸多新论述、新判定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要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无疑将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今后工作的坐标系和定位仪。

思政理论课要让十九大精神冒着热气“进讲稿、进课堂、进头脑”,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想方设法落实于每门课程的细节之中。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通识教育学院在以塑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人文底蕴、艺术修养、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为宗旨,发挥大学传播知识、增进智能、培养理性、素质育成的作用,在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深化通识课程改革,研判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主动创新变革,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营造良好的崇尚知识和追求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启学生健康的心智和思维,积淀厚重的人文底蕴,从而达成艺术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通识教育的发展,将应势而动,秉承学校培养具有“本科底蕴足、创新能力强、艺术修养高、具有市场思维和企业理念”的应用型人才目标,致力于锤炼艺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其成为知识广博、举止娴雅的文化学人。

我们将继续通过广泛精炼的课程设置,启发学生对不同学科、不同文化和不同思维模式应有的兴趣和尊重,形成以必修课、限修课、任选课相结合的公共平台课程体系,导引学生摆脱庸常、脱离恶俗,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养成丰富健康的人性。营造浓厚的崇尚知识、和谐优雅、健康务实、积极向上的文化素养氛围,开展报告、讲座、展赛等系列学术活动,多维度塑造学生的人格修养。通过“国学读书会”和“马青学社”社团丰富校园生活,以此形成“文化场效应”来熏陶学生、触动学生、感染学生,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生存智慧。


分享到: